孩子學寫程式會變書呆子嗎?其實恰恰相反!
但事實上,兒童程式語言學習並不只是打程式碼,更是一種結合邏輯、創意、解決問題與團隊合作的綜合能力培養。



一、學程式 = 培養未來關鍵能力
隨著 AI、物聯網(IoT)、大數據的快速發展,程式設計已經成為孩子未來職場必備技能之一。
透過學習 兒童程式語言,孩子不只是學會「寫程式」,更在過程中養成以下能力:
-
邏輯思維:學會分解問題、規劃步驟、尋找最佳解決方案。
-
創造力:設計遊戲、動畫或互動專案,把想像變成現實。
-
專注力:長時間專注於一個專案,並堅持完成。
-
團隊合作:與同儕討論程式邏輯、分工開發專案。
二、Minecraft 與積木程式,讓學習更有趣
比起單純的文字程式語言,現在許多課程採用 Minecraft(麥塊) 或 積木程式(Block Coding)作為教學工具,例如 Scratch、MakeCode、Tynker。
這種遊戲化學習方式,能讓孩子在虛擬世界中自由建造、嘗試程式邏輯,並且立即看到成果。
例如
在 Minecraft 中,孩子可以透過紅石機關、命令方塊等,設計自動化系統或小遊戲,過程中自然運用到程式邏輯與創造思維。
三、學程式不等於死板,而是更活潑
許多父母擔心孩子「學程式會不會只會動腦、不愛動身體?」
事實上,現代的兒童程式教育已經不侷限於螢幕前,還會搭配 STEAM 教育(科學 Science、科技 Technology、工程 Engineering、藝術 Art、數學 Mathematics)結合 實體動手作 !!
例如
-
利用 micro:bit 或 Arduino 製作互動裝置
-
操控機器人(如 LEGO SPIKE、mBot)完成任務
-
VR / AR 沉浸式體驗,模擬真實情境
★ 這些活動能讓孩子同時動腦、動手、動身體,完全跳脫「死板學習」的刻板印象。